党员干部心系人民,是党的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路走来,无论是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争取当家作主的权利;还是建设时期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努力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又或是如今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代言人、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将人民放在心头最重要的位置,才能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践行好党的根本宗旨。
心系人民,意味着要时刻倾听人民的声音。人民群众身处生活的第一线,他们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最为真切,对政策的好坏、工作的成效有着最直观的评判。党员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而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大街小巷,与群众唠家常、听诉求,了解他们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收集他们对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贴合实际、符合民意的政策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同时,党员干部要把为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从解决老旧小区的改造难题,让居民住得更舒心;到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为他们点亮未来的希望;再到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实实在在为人民谋福祉的体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而是要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把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让人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和复杂情况时,党员干部更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底线。不被私利所蒙蔽,不被权势所左右,始终将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起,哪怕是遇到困难重重、阻力巨大的工作,也要为了人民义无反顾地去担当、去攻克。
党员干部只有心系人民,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汇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书写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开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