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79万,同比增长21万,整体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即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测,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关乎着成千上万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校重要工作之一,是解决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一步,同时也面临着具体挑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高校就业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高校、企业、毕业生和主管部门等,高校做好就业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如何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增大就业机会的关键环节,但由于信息推送渠道单一、信息推送不够精准、联动程度不够等诸方面原因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没有达到最大成效,因此研究如何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精准、高效、系统化对促进高质量就业非常有意义。
信息服务是高校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部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全国高校要不断提升自身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构建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体系,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势,推进就业意向和岗位要求的精准对接,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就业。因此,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征集需求信息,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力度,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和良好的招聘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推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推送渠道不够丰富
毕业生就业信息推送渠道不够丰富是当前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现存问题之一。目前,各高校就业信息的推送大多仍停留在通过毕业班微信群、钉钉群、QQ群,另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数高校还可以通过高校就业服务系统给毕业生进行单向推送模式。这几种常见的信息推送渠道基本上的都是信息的单向流动,毕业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忽略了毕业生对推送机制的反馈作用。此外,简单的群发或批量推送不能根据毕业生的专业、需求等进行个性化推荐,其推荐的数据精准度无法真正满足信息接收对象多元化的需求。
(二)就业信息推送不够精准
就业信息精准推送是有效信息的重要特征,就业信息推送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求职意向等。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多数高校就业信息推送并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依然停留在面向全体毕业生集中推送的层面,无法实现就业信息分专业、分类别的精细化推送,导致就业信息个性化服务水平不高,毕业生使用体验感较差。同时,多数高校各类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没有打通,也是造成当前信息壁垒的原因之一。此次,全国各高校就业信息服务推送系统基本分为自建系统或者购买第三方的系统,系统规格不同,用人单位对系统平台的数据权限和规范也不同,就业信息推送平台主体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资源整合度低仍然成为困扰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痛点。
(三)各级部门联动程度不够
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现阶段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系统缺乏一体化设计,招生、就业、培养等管理部门“各自为战”,培养与就业不协同、招生与就业不联动,总体调控力度亟需加强。此外,政府、企业作为高校就业体系的“主力军”,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校内外人才培养链条,优质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和共享,高校、毕业生、企业间缺乏互动机制, 信息共享断层现象问题突出。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优化方向
高校毕业生是最主要的就业群体之一,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完善就业信息推送机制,提高高校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对实现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供需相匹配具有积极的意义。优化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一)发挥大数据重要作用,提升就业岗位推荐精准度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利用好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求职岗位、兴趣爱好、职业性格等进行充分反映。为更加精准、个性、智能化的为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提供重要依据和方法。
基于此,高校可以以大数据为基础搭建智能化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平台可将用人单位发布的相关信息和高校毕业生信息实现精准匹配,同时毕业生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践、求职意向、成长特点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记录、青睐人才均可实现后台数据的分析,便于后期形成相关报告,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对于服务平台的相关招聘信息尽量实现后台数据实现一定权限的资源共享,尽可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信息,提高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二)积极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实现高质量、精准就业是高校信息推送的终极目标,开展就业意向调查,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部署。高校首先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学生发展”为核心,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摸清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针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对庞杂的就业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筛选,利用就业系统精准推送给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信息推送后要综合每个毕业生的意向和就业状态建立“一生一档一册”就业档案,进一步分析信息推送后的效果,最终阶段性的工作推介及效果都可通过此档案进行体现,方便时刻跟踪毕业生就业状态和下一步的工作。每年截至8月31日的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结束后开展就业质量报告的调研和撰写,同时将就业质量报告的相关数据及时反馈给二级学院和教务、招生等部门,逐渐完善就业预警制度,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就业服务工作的完整闭环。
(三)多方合力,构建校企高效就业信息平台
高校建立各级人才培养系统、就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毕业生与企业之间信息匹配,但由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致使当前高校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数据没有很好衔接,这也是造成毕业生“求职难”,企业“招聘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各高校之间可以利用类似“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同时,在企业和高校要避免“数据孤岛”现象,也要开发定制个性化的就业信息化平台。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使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一种更为有效的就业信息网络。
(四)加强培训,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信息化素养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离不开信息化网络技术,因此,就业指导团队的信息化素养也决定了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水平的高低。目前,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尚不够牢固,与快速发展的数智化时代不相匹配,就业服务的信息化意识还比较淡薄,加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和辅导员、院系就业负责人开展相应的培训很有意义。高校既要积极引进相关方面的技术人才,同时还有加强对现有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自身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引导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服务意识,让就业指导更加精准、更有时效、更具感染力。
(五)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要与全程化就业服务相结合
就业服务工作既要注重高校全员参与、同时也要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是就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全程化的就业服务包括就业网站平台系统建设服务、就业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建设、就业指导与职业咨询、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等。就业服务应该贯穿入学、培养过程、毕业等各个环节。只有全过程的就业服务做好了,就业信息服务这一环节促就业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呈现。因此,就业服务信息工作要与全程化的就业服务紧密结合。
四、结语
信息服务是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政治站位,建设精准就业服务信息体系,是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精准化就业信息服务也是在就业市场领域细分化和毕业生需求更加个性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研究和探索对后疫情时代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和精准就业具有积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只有实现精准推送和个性服务才能更好地促就业、就好业。(作者:河北传媒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周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