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极易发生,舆论溢出效应不容小觑。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工作的“领头雁”,提升充分应对舆情的能力与水平,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新课题。但是,目前有些基层干部在面对舆情事件时,不仅存在一定的能力短板,还存在回避和消极心态,极易导致工作陷入误区。因此,基层干部面向网络“虚拟”社会,需提升网络舆论驾驭能力,了解网络舆情动态、识别网络舆情风险,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话语权,在舆情中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并正确引导网民价值观,实现“现实”工作向网络政务拓展的跨越。
网络舆论是民意和民情的体现,对待网络舆论问题,基层干部要秉持疏胜于堵,通浚强于阻隔的心态和理念。面对网络形势的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基层干部作为基层工作开展的主心骨,应具备治网的本领和能力。与传统工作相比,网络具有极高的开放性、交互性与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舆情呈现较普遍的“难控性”。科学有效应对网络舆情,需要基层干部改变以往围堵的处置心态为疏浚心态。
第一,坚持正面发布基层工作路线与方针,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实现方向性引导。互联网时代,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势必需要面对网络舆论场上的较量,若消极应对,则会使问题累积成破坏性的力量,反之,如果疏导有效,则会使其成为基层工作的助力。基层干部在心态上需形成通浚强于阻隔的理念,在行动上采取疏浚的措施,杜绝网络舆情“溃堤”的危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锻造主动出击、以引导为主的应对心态。面对负面舆论,基层干部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正面应对,以便科学、有效地疏导负面舆论,尽可能降低不良影响。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在面对舆情风波时,大多存在回避心态,不仅容易导致负面舆论的泛滥,而且有损干部形象及政府公信力。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基层干部只有锻造主动出击、以引导为主的应对心态,才能够更有效地遏制负面舆情的恶性蔓延。总之,基层干部不应在舆情治理的挑战中出现“心态掉队”,应敢于应对,以平常心面对网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