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沉淀,大国底蕴。6月8日,我们将迎来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以创新的形式让文化遗产栩栩如生,大放光彩。
加强保护修复,贯通“历史与当代”之精神力量。只有保护好、修复好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2023年7月26日,习近 平总书 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复,要在“微改造”上多下“绣花”功夫。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关键要选好“传承人”“摆渡人”。近年来,我国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名,大大增强了非遗传承活力。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推动创新创造,重塑“前世与今生”之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激扬中华文明穿越时空、直击人心的文化力量,必能更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魂聚力。近日,习近 平总书 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青年干部要以匠魂自励,以“干一行、爱一行”的务实笃行坚定历史自信,手执传承之灯,汲取五千年文明力量,照亮文化之境,用更广阔的视野、更磅礴的胸怀延续这份荣光与梦想,激荡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促进交流互鉴,实现“世界与民族”之互融互通。只有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更加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通过约200件文物精品,讲述着百年间双方的政治交往史和文化交流史。一块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300多年的法国怀表,是中法交往交流历史的见证。去年6月,习近 平主席向在福州举办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时强调:“希望大家把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当前,福州正在建设鼓岭故事沉浸式体验馆和鼓岭历史建筑展示馆,开设寻根入口,方便海外侨胞查询家族信息。青年干部要以匠艺自勉,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结合自身所学所长发扬继承超越,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发扬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太办金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