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这一方案中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头起好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做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出正确的决策。
多些入山问樵,少些闭门造车。脚上有土才能心中有谱,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大多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化解矛盾的好主意,都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群众、来自于实际工作中,唯有走出去看、坐下去问,才能找到灵感、获得启发。如果坐在办公室不起身,站在机关大院不出门,就没有一点“现场精神”,仅仅依靠着下发文件、发个通知、收取报告、汇总统计,拼拼凑凑把一堆电子材料组装成一篇调研文章,自然听不到群众的心声,也看不到基层实情,访不到有用的民情,更感受不到基层冷暖,这显然与调查研究的初衷和本意背道而驰。要放下官架子,把身子下到基层去、沉到一线去,带着问题搞调查、带着思考做研究,特别是在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多听人民群众的“牢骚话”,争取在现场把问题调查仔细、研究清楚,掌握“热气腾腾”的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有所收获、在工作中大获启发,在政策制定上更符合人民群众利益。
多些临场答题,少些书面文章。听取汇报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一种常见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更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听取汇报,有助于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调查研究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场景:人人桌面上摆着一叠打印工整、装订整齐的材料,汇报者逐字逐句照本宣科,听者煞有其事地看着稿子,例行公事地洗耳恭听,这种简单的我念你听的汇报架势,往往是经过“导演”好的,看到的“人物”是经过“包装”过的,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加工”了的,效果怎么样?这显然不得而知。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错误,事倍功半。调查研究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多听没有准备的汇报,这种方式往往是突然的、即兴的,是试金石、甚至是测谎仪,能够真正把问题找出来、把情况摸清楚。同时,也能考验汇报者平时工作是否心中有数、脑中有事、肚里有货、手里有牌,工作内容能否做到信手拈来、张口就来,进而让汇报者倍感压力、心存动力,受激励、受鞭策。
多些调研干货,少些形式主义。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是搞论证、做决策、体民情、察民意的有力手段。部分党员干部在调研工作中,对调研主题的确定、调研前期的安排很“上心”,在调研过程中对待群众的态度也很诚恳,但调研结束之后的反馈却常常“虎头蛇尾”。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为民办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如果调研之后没有及时拿出可行的对策,不仅不能解决好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反而会滋生出形式主义。要立足根本,坚持效率和质量并重,精益求精,经过调查研究确定的事项,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决不能草草了事;决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决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要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统计局 王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