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高质量发展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相统一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整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实现了年均6%的中高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实践性,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协同发力、形成合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高质量发展是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质和量相协调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协调统一,没有质的有效提升,就不能让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没有量的合理增长,就不能为经济运行提供托底。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既要通过质的有效提升,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又要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稳定运行和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在动态调整中实现优化。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科学的要求,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地区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高质量发展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相促进的发展。高质量发展追求质量、效益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路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三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融合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性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自治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各项重点工作。要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的发展。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体现于、落实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为高质量发展明确发展方向、前进道路,为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引领、政治保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学习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高质量发展廓清迷雾、指引航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质量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在各级机构改革、干部队伍调整中,配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于实践、敢于担当,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改革开放第一线、攻坚克难主战场、冲锋陷阵最前沿。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扫除障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