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导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我们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要守好魂脉和根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就会更加稳固。要注重文化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巩固文化主体性中要更好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使我们的文明在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凸显文化特性、彰显文明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提出“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由“彼此契合”到“有机结合”再到“实现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机制。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从“契合”到“结合”再到“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必将谱写新的华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丰润镇 解斌